正文 第13章 自古成大事者總是善於滅自己威風,長他人誌氣(2)(2 / 3)

春秋時期,在齊襄公被殺以後,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曾經為王位而爭得你死我活。當時的謀士鮑叔牙助公子小白,而管仲助公子糾。

一次,在雙方的交戰中,管仲就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衣帶上的鉤子,小白險些喪命。後來,經過幾場爭戰後,小白就做了齊國的國君,也就是後來的齊桓公。齊桓公執政以後,就任命當初支持自己的謀士鮑叔牙為相國。

鮑叔牙是個心胸寬廣的人,他有知人之明,將有才能的管仲推薦給桓公。他說:“隻有管仲才能擔任相國要職,才能助我齊國強盛。我有五個方麵比不上管仲:寬惠安民,讓百姓聽從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國家,確保國家的根本權益,我不如他;講求忠信,團結好百姓,我比不上他;製作禮儀,使四方都來效法,我不如他;指揮戰爭,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這五個方麵都是治理國家最為緊要的。

齊桓公也是一個大度的人,忘卻了當時管仲的射鉤私仇,欣然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重用了管仲,任命其為相國。在管仲擔任相國以後,協助桓公在經濟、內政、軍事方麵進行了大副度的改革。數年之間,齊國就轉弱為強,成為春秋前期中原經濟最發達的強國,而這也成就了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曆史霸業。

古今成大事者無不是大度的人,能放棄私願,容人之長。可以想象,若齊桓公是個小氣的人,那麼,他是很難成就“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曆史霸業的!

要大度,首先要學會為人著想,學會從對方的立場上來看問題,這樣自己的觀點也會更加客觀,態度也會更加冷靜。如果每個人都能夠以大度的心態去對待別人,那麼生活就會就得極為美妙與融洽。大度是一種較高的素質也是一種情操,但是大度並不意味著怯懦和膽怯,而是一種開懷處世的心態。大度的人是健康樂觀的,而這種人會用一顆博大的心胸原諒一些小的過失,從而使自己獲得心靈上的解脫。

要在生活中做到大度,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呢?

其一,容忍別人的缺點與過失。

“大度能忍,方為智者本色”,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沒有海納百川的容人度量,是難以容忍別人的缺點以及對自己某些利益的損傷的。麵對這些問題,如果你處理不好,會給自己帶來眾多的損失,輕則會失去朋友,重則會成為眾矢之的,使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之中。能夠容忍別人的缺點、過失,以寬容為懷,是一種極為優秀的品質,它能夠幫助你減少仇恨、暴力與偏見。這看似是一種缺憾,實則是一種圓滿。

其二,在利益麵前要大度。

在極其狹窄的道路上行走,要給自己留一些缺憾。兩人同時通過一座狹窄的獨木橋時,如果爭先恐後,兩個人就都有墜入穀底的危險。在這樣的情況下,隻有先停住自己的腳步,讓對方先過去,才是最安全的做法。遇到美味的食物時,懂得與別人分享,才能讓自己獲得快樂,也是一種圓滿。這是一種曲線的處世方式。在生活中,除了原則問題要必須堅持外,對一些小事情、個人的小利益如果能夠做到謙讓的話,也會帶給你更多的身心愉快,你的人生也就更加圓滿了。

其三,在輸贏上要大度。

在生活中,無論說話或做事,許多人往往為了“爭一口氣”而不願意與別人留點空間。本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卻非要大費周折,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讓步,結果小事變成大事,甚至搞得兩敗俱傷,這又是何苦呢?

其實,在輸贏上大度,就是與他人方便,而這正是給自己的未來讓路,讓別人活得輕鬆,也讓自己活得快樂。要記住:心胸狹窄的人總是抱怨不休,縱使他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有所建樹。做個大度的人,你就會發現天地如此廣闊。不要在彼此摩擦中浪費時間和生命,天地很大,比天大的是人的心胸。每個人都大度一些,生活就會變得和諧而美好。

5.對他人不必太較真兒

世間的許多問題本身都是沒有明確的答案的,所以,沒必要凡事都要與他人爭個明白。學會糊塗一點,那你的人生也會少些爭吵,多些和諧!

生活中,在與他人交往時,總會遇到與對方意見不統一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因為堅持自己的觀點而與對方發生爭論甚至爭吵,為了無關緊要的事情,讓自己失去一個朋友,這是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