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與懶惰,總是狼狽為奸(2 / 2)

你會發現,那些你不願意做的工作,往往是你不喜歡做的事或者是難做的事,因此,要克服拖延心理,你首先要克服惰性,萬事開頭難,要把不願做但又必須做的事情放在首位,而對於難做的事可以試著把困難分解開,各個擊破;對於那些難做決定的事,則要當機立斷,因為最壞的決定是沒有決定。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你本來打算做某件事,但是過了好久還是沒有開始;或者覺得自己想去但就是不想動手。其實,這些情況反映到日常的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總是被一種惰性纏繞,知道懶惰不好,但是就是不知道從何處入手、該怎樣開始。

以心理學操作性反射的原則為基礎,對於人類的行為方式進行觀察後,心理學家提出這樣一種改進方式,以糾正惰性生活方式,並由這種惰性生活方式的結束而帶來整個人生的良性改變。這也叫普瑞馬法則。

要克服惰性心理,你首先就要認識到它的負麵效應。懶惰拖延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也不會讓問題憑空消失,它隻是一種逃避,甚至會讓問題變得更嚴重,那麼,你為什麼還要逃避呢?接下來,我們該怎樣克服惰性呢?你如果有興趣,嚐試以下方式並堅持一周,你會發現你整個人都不同了:

你可以先給自己的行為做一個記錄,把你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記錄在冊,記住,是所有的事。當然,吃飯、穿衣這樣的事還是剔除,你會發現,即便粗略地記錄大概也有十幾件,然後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將這些事進行排序,比如,你最討厭的事可以放到第一位,最喜歡的放在最後。

然後,就按照你所列舉的順序來行動吧。早上,當你起床的時候,你就先做那些你最討厭的事,然後接著是第二件、第三件……到最後,你所做的是你最喜歡的事。

這是一個可能讓你覺得操作起來有難度的事,不過堅持就是順利,千萬別在中途放棄轉而去做你喜歡的事了。

為什麼這樣做能幫你克服惰性呢?因為這種方式是一種強化作用——先處理困難的事情,再處理稍困難的事情,這樣,就能對前麵所做的事情起到一種強化的作用,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強化的效果會越來越明顯,直到你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可以控製自己將一件事做好。

這是效果極好的改變惰性的方法。並且,對於容易出現心情抑鬱的人,這種方法也有助於調節心情,不過,這都需要你堅持去做。

最後,當你真正做到能自製的時候,你可以自我獎勵一番,當你能堅持一段時間的時候,你可以及時肯定自己,然後記錄進步,在獲得某種成就感之後,你會找到繼續努力的動力。如果你試試,並且多一些堅持,你將發現,生活著,工作著,是多麼輕鬆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