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隨波逐流,保持內心的安寧(1 / 1)

m��,ѩ記得在2003年的時候,作家村上春樹在回答記者詢問自己有關“常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這一事的時候,說了這麼一段話:“對於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讀者,我能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諾貝爾文學獎那東西政治味道極濃,不怎麼合我的心意。”這並不是村上春樹的官方回答,而是他對自己的朋友,他的禦用翻譯家林少華說的真心話。很多熟悉村上春樹的讀者都知道,村上一直都是這樣,寫自己想說的話,講自己想講的故事,不受名利煩擾,隻求自己內心的安寧。

在日本文壇,村上春樹就是這樣一個別具一格的存在,他文風獨特,行事常常也與他人不同。村上私下很少與外界往來,不屬於任何的作家協會,不愛拋頭露麵,更不喜歡上電視。他極少作報告,也不太喜歡接受采訪。很多時候,讀者都勸他要多出來參加參加活動,甚至有書粉主動提出要免費幫他打理他的宣傳業務。但是,村上春樹都選擇了回絕。在這個大家都在努力一夜成名的年代裏,村上春樹卻努力將自己活成了一個普通人。他說:“不管全世界的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最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待我,我都絕不打亂我自己的節奏。”村上春樹這麼說,也正是這麼做的。正是這樣極度自律、我行我素、特立獨行,最後他成了日本文壇史上一道靚麗、不可被人忽視的風景。

你有沒有想過,你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你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很煩,因為選項太多,感覺無從選擇。其實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排除法選出最終的選項。如果你不喜歡一直坐在格子間裏,那就去選擇自由的做事,如果你不喜歡喧囂,不喜歡社交,你就選擇獨自去旅行。你看,很多時候,從一堆選項當中選出一個你最喜歡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學會挖掘自己討厭的事情,再將選項一個個排除掉,最終留下的就是你一直在尋找的答案。所以,人生從來都不是隻有一條路能夠讓我們慢慢接近自己想要的人生。

曾經有一個朋友跟我講了這樣一個煩惱:在她剛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因為她自己性格活潑開朗,早在大學時代就很喜歡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更是擔任過學校的宣傳部部長。所以,她自己對於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是特別強的,與陌生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也是蠻不錯的。因此,跟很多剛剛畢業的新人不一樣的是,她在入職不久就跟周圍的同事們打成了一片,很受領導以及老同事們的歡迎。

原本,明朗的工作前景和融洽的工作環境讓她覺得一切簡直堪稱美好。而且,那段時間,姑娘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得心應手,信心十足。但是就在前兩天,一位和她一起進入公司並且關係不錯的同事告訴她,有好幾個新人在她背後罵她心機,說她年紀輕輕,卻會使一些手段,把同事和上司哄的團團轉。聽到這些以後,她委屈的眼淚都快要掉出來了。她說自己跟那些人從實習到正式入職,自己對待她們從來都是一樣的親厚,可為什麼她們卻會這樣詆毀她,自己又要怎麼做,她們才會開心,以後才能更好地相處。

朋友這樣問我的時候,我實在驚詫於她的反應。在我看來,明明不是你的錯,又為何非得你來屈就她們?再者,既然絕大部分的人都已經認可你,又何必去在意這幾個人的看法?人生在世,我們一定要獲得所有人的認可才能心安嗎?

人生就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迫切地希望能夠得到周圍所有人的認可與肯定,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就會過於在意別人的眼光和對於自己的評價,我們總是習慣於從別人的眼中查看自己,從穿著打扮到言行舉止,再從工作態度到工作方式,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地處理每一刻的自己。但最後,令人沮喪的是,你會發現:無論你自己怎麼努力,哪怕你得到了周圍99個人的認可,第100個人仍有可能會對你冷眼相待。而你所認為的做的很好,或許也還是會讓別人不滿意的。所以,不要忘了這世間萬物的多麵性,人與人之間總是會存在著一些利益衝突,而一個人的人心,更是難以揣摩,這種種早就注定了我們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愛和認可。

由此,其實你要自己搞清楚這樣一個法則:我們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隻要做好自己,按照自己的意願走好這一生,等到許多年後的某一天,自己回首過往的時候不會後悔曾經做下的一切,那便足夠了。至於其他人,他們的看法與你無關。你沒有必要活成所有人都喜歡的樣子,你也永遠都活不成所有人都喜歡的樣子。所以,做自己,便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