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三顧頻煩天下計(1 / 2)

眼見諸葛亮離開,諸葛均立刻翻牆出去。他已經做好打算了先去二嫂家裏躲上一躲是最好的選擇,至於隆中對這個千年流傳的故事他是真的想去看看。但是若是為了這個搭上自己一輩子的自由那得多不劃算啊。昭烈帝的茅廬三顧換的諸葛丞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已經有一個悲劇了就別帶上自己了好伐。

就在諸葛均翻牆出逃的時候劉備三人再一次整裝來到莊前叩門,隻見三兒急匆匆的跑出來開門。門一打開看著熟悉的人

劉備連忙詢問,隻是語氣一如既往的恭敬:"有勞仙童轉報:劉備專來拜見臥龍先生。"因著碰上了諸葛均這麼個奇怪的人,劉備也多了幾分縝密心思。

三兒見此人已經來了三次了,雖不喜他來是為了帶走自家老爺但人到底非同草木亦有所感曰:"今日我家老爺雖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晝寢未醒。可要三兒現為使君通報"

劉備微訝小童的變化連忙說:"既如此,且不必打擾先生休息。"

“那麼請使君裏麵稍作休息”

劉備再一次驚訝於小童的變化,但也正堂等候消息。小童卻沒有離開而是侍奉在旁需要待茶的待茶可謂伺候周到。劉備看著小童視線帶著幾分打量,小童注意到劉備的打量隻是得體的笑笑做自己的事情。其實這樣才對嘛,雖諸葛亮不忍抹殺其本性,但是到底世家出生,該有的規矩也是不會缺少的。

“不知小先生為何變化如此大”

“其實使君第一次來的意思,三兒是知道的。我不希望老爺離開”所以才會那樣對他

“為何?”

“三兒是老爺所救,之後一直跟著老爺。老爺若是離開三爺也會走,那麼三兒就沒有一個親人了。”

“如此倒是備的不是了”

“使君三顧茅廬,連三兒都有所感,何況作為此中人的先生呢?”

放下心結兩人倒是坦然聊了起來,比較幹坐著也是無聊著的。關、張靜坐久侯,仍不見諸葛亮前來,又見時不時看向大門的大哥。張飛大怒,謂雲長曰:"這先生如何傲慢!讓我哥哥久侯,他卻仍舊高臥不起!等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雲長正想勸阻,卻聽門外傳來了清亮的聲音:“不知亮是如何得罪了這位將軍,竟要燒了亮清修之地?”

話音剛落下,劉備的視線就不覺朝著門外看去隻見一白衣青年身長八尺,麵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眉目間和諸葛修平有幾分相似,隻是他給人的感覺適是羽毛,潔白不染卻隻能見握不住仿若謫嫡之仙一般。而諸葛均給人感覺如同清風拂麵一樣摸不著,卻到底有著接觸讓人感之親切。

三兒跑向來人說:"老爺劉皇叔在此,已是稍待多時。"

劉備看著三兒的動靜就明了此人就是他前兩次相見卻又見不到的人連忙起身下拜說:"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於文幾,未審得入覽否?"

諸葛亮見此也配合客氣了一句曰:"南陽野人,疏懶性成,屢蒙將軍枉臨,不勝愧赧。"

二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三兒給諸葛亮奉上茶。便躬身離去。見三兒離開,劉備也讓關、張二人出去走走。諸葛亮一笑端茶泯了一口似是並不在意,但是諸葛亮卻知道他是心悅的。大漢立朝四百載這君臣相擇的場邊一般是不留他人的,除非求賢者覺得自己拿不下此人,會帶與之相熟的謀士起到中和規勸的作用。而帶關、張兩個人何嚐不是信不過諸葛亮的意思?再說他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謀士,真打起來估計十個諸葛亮也不是劉備的對手。劉備也是如此想的,既然如此不妨讓關、張二人離去,諸葛亮心裏到底要好受些。

既然諸葛亮滿意了,自然也就先開口矜持的說了一句:"昨觀書意,足見將軍憂民憂國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誤下問。"

劉備一笑繼續按照求賢的步驟而回:"司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語,豈虛談哉?望先生不棄鄙賤,曲賜教誨。"

諸葛亮繼續笑著貶低自己:"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二公謬舉矣。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