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君臣突變生分歧(1 / 1)

諸葛亮看著這樣的劉備有些不知道自己是該哭好還是該笑好,作為一個君王如此的重情是不合格的,但是對於臣下來說卻是幸運的。要知道韓信的下場可還擺在那裏前車之鑒,後車之師。沒有那個臣下能夠不擔心的。

正商論間,忽報公子劉琦來見。被打斷商議的劉備自然有幾分不悅。不過到底是作為主公的人,經曆了這麼些年的奔波,就算不悅也會很快調整好。劉備起身含笑的將其接入。劉琦一見劉備便哭泣著下拜說:“繼母不能相容,性命隻在旦夕,望叔父憐而救之。”

劉備的笑容微微的僵在了臉上,一邊伸手扶劉琦一邊曰:“此賢侄家事耳,奈何問我?”

劉琦並沒有隨著劉備的相扶而起,強硬的跪著看著劉備:“若不得良計,琦必死無疑。若如此,琦還不如長跪引叔父垂憐。”

劉備隻覺得冷汗直冒,在荊州地界讓荊州牧的長子這麼跪下去,他怕也是別想回去了。目光移動見孔明微笑著。劉備下意識的求計於孔明,諸葛亮含笑說:“此乃家事,亮不敢與聞。”

沒有任何辦法劉備隻能好說歹說的規勸劉琦,劉備對劉琦附耳低言說:“來日我使孔明回拜賢侄,可如此如此,彼定有妙計相告。”聞聽劉備此話方感激一拜離去。

次日,劉備隻推腹痛,乃浼諸葛亮代往回拜劉琦。諸葛亮允諾隻是雙眸中的情緒有幾分難言,來至公子宅前下馬,入見公子。公子邀入後堂。茶罷,琦曰:“琦不見容於繼母,幸先生一言相救。”

諸葛亮依舊是那般淡淡的語氣,仿若什麼都不在意般說:“亮客寄於此,豈敢與人骨肉之事?倘有漏泄,為害不淺。”說罷,便起身告辭。

見諸葛亮起身欲要離開,劉琦慌忙阻攔曰:“既承光顧,安敢慢別。”

乃挽留孔明入密室共飲。飲酒之間,劉琦再次歎息的說:“繼母不見容,乞先生一言救我。”

諸葛亮視線和劉琦相對沉靜的說:“此非亮所敢謀也。”言訖,又欲辭去。

劉琦再次慌忙阻攔說:“先生不言則已,何便欲去?”

諸葛亮猶豫了一番,似是在思考著什麼。半響諸葛亮方才複坐。琦曰:“琦有一古書,請先生一觀。”乃引孔明登一小樓。

見小樓空擋孔明不經意勾起一抹笑容複而又隱說:“書在何處?”

劉琦再次哭泣而拜說:“繼母不見容,琦命在旦夕,先生忍無一言相救乎?”

諸葛亮臉色大變站了起來,一站起便急欲下樓,卻見樓梯已撤去。諸葛亮眸色越發沉沉,沒有說話轉頭看向劉琦怒道:“公子這是作何?”

劉琦哭告說:“琦欲求教良策,先生恐有泄漏,不肯出言;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賜教矣。”

諸葛亮打量著他,終究還是歎息一聲沉靜了下來說:“常言道‘疏不間親’,亮何能為公子謀?”

劉琦眉目一蹙說:“先生終不幸教琦乎!琦命固不保矣,請即死於先生之前。”

乃掣劍欲自刎。孔明一見立刻上前死死的握住了此劍。血從手上流出,然而劉琦仍舊不肯作罷。諸葛亮歎息:“已有良策。”

劉琦連忙丟劍說:“願即賜教。”

諸葛亮歎息一聲,似乎對於這種行為的無可奈何說:“公子豈不聞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今黃祖新亡,江夏乏人守禦,公子何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則可以避禍矣。”琦再拜謝教。

“再也沒有下次,便是對亮最好的答謝”諸葛亮不顧手中鮮血急要離開

劉琦乃命人取梯送孔明下樓。孔明辭別。出了劉琦府邸,諸葛亮看著還在流血的手暗自踹踹,這個代價到是夠大的不是嗎?諸葛亮一踏入驛站,就見劉備在哪裏靜靜的等著。還佯裝什麼事都沒有品著茶。諸葛亮上前具言其事。劉備在忍不住大喜。

“……主公可是歡喜?”孔明看了看劉備的臉臉色越發難看

“額”劉備猛然發現不對看向孔明

“亮待主公以誠,不想主公竟……”

“……孔明你別誤會了”劉備真的被嚇了一跳

“玄德公,亮才疏學淺無法奉公為主,故向玄德公請辭”

劉備欲拉著諸葛亮道歉,卻不想諸葛亮沒有絲毫停步之意錯身上樓,樓上諸葛亮終於停下了步伐,卻沒有轉頭背對著劉備沒有說一句話。不知道就這樣沉默了多久諸葛亮方才開口:“主公,這幾日我還陪著您身邊。待事罷,亮便離開。我們就善始善終吧,至於三弟,看他自己的意見願不願意留下。”

“孔明……”劉備欲要再次開口解釋,卻見諸葛亮回到自己的房間合上了門擺明了不想聽。徒留下劉備一個人在哪裏著急上火,鼻息間隱隱的血腥味讓他越發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