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病蟲害防治(1 / 2)

1.病害

(1)炭疽病

①發生特點:病菌主要以菌絲潛伏在種皮下或病殘體上越冬,第2年播種帶病種子致幼苗子葉或嫩莖發病,通過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多雨、多露及地勢低窪發病重。

②症狀識別:苗期發病主要以子葉發病,成株期可侵染葉片、莖、莢等。初在葉片上生黑褐色小點,後病斑沿葉脈擴展成多角形小條斑,黑色。濕度大時,病部生出橙紅色分泌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

③防治措施:選用抗病品種;收獲後及時清除病殘體;及時排澇降濕。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10千克水中分別加藥12克或16克,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2)褐斑病

①發生特點:病菌以子座組織在病殘體上越冬,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風雨傳播蔓延。高溫多雨、重茬發病重。

②症狀識別:主要危害葉片。病斑深紫褐色,大小不等,直徑3~10毫米,後中部變灰褐色,潮濕時病斑上生灰黑色黴層。

③防治措施:與非豆科作物輪作;配方施肥,提倡施用有機肥;清潔田園,冬前深翻,減少菌源;及時排澇降濕。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10千克水中加藥20克,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3)鏽病

①發生特點:主要危害葉片。以冬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繼續危害,嚴重影響產量。

②症狀識別:發病初期,葉片兩麵均產生黃白色斑點,以後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小皰,破裂後,散發出鏽褐色粉末,即為病原菌的夏孢子;後期病部出現暗褐色斑點,破裂後散發出黑褐色的粉末,即為病原菌的冬孢子,最後葉片枯黃脫落。

③防治措施:收獲後,清潔田園,集中病殘體,燒毀深埋,消滅越冬病源;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選用1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每桶手動噴霧器加藥劑10克,全株均勻噴霧防治,可兼治白粉病。

(4)細菌性疫病

①發生特點:主要危害葉片。病菌主要在種子內或粘附在種子外越冬,病菌隨風雨或昆蟲進行傳播,高溫多濕或暴風雨後轉晴的天氣,最易誘發該病。此外,栽培管理不當、偏施氮肥、長勢差等會加重發病。

②症狀識別:多發生在葉緣或葉尖,病斑黃褐色至褐色,形狀不規則,四周有黃色暈圈,病部組織變薄。發病重時,病斑融合或變黑褐色枯死。

③防治措施:選用無病種;實行3年以上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或72%農用鏈黴素可濕性粉劑,每10千克水中加藥分別為20克、3克,全株均勻噴霧,隔7~10天1次,連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