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自古成大事者總是善於滅自己威風,長他人誌氣(1)(2 / 3)

諸葛亮可謂是功勞甚高,但是他卻從來不會因此而盡露鋒芒,雖然自己的戰績無數,但他卻用低姿態的處事態度贏得了君王的認可,贏得了民眾的讚揚。

有一位哲學家曾經這樣說過:如果你想得到仇人,那麼你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華,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秀百倍;如果你想的到朋友,那就必須讓你的朋友比你優越。秦穆公沒有架子,因而人心所向,成為一代明君,萬古流芳;希爾沒有架子,因而拜訪百名成功人士,集聚眾人智慧,成就自己的人生;李嘉誠沒有架子,因而在起步的時候可以去做一名清潔工,最終厚積薄發……

人們常說,水往低處流。我們不妨這樣去想,水往低處流是為了容入大海,是為了變得更為博大。所以,我們要取得大的成就,也應該像水一樣往低處流!

所以說,假如你能力過人,假如你無所不知,那也要時刻抱著謙虛的態度,不在別人的讚揚聲中飄飄然,更不能有唯我獨尊、舍我其誰的想法。要想獲得成功,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就要戰勝自負的心理,把自己當成一個“茶杯”,將他人看成“茶壺”,將自己永遠置於他人的下方。

2.吃虧是“福”不是“負”

吃虧是一種胸懷,是一種風度,是一種豁達,是一種坦然,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能吃虧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會吃虧則是處事的一種睿智。

很多人都不喜歡吃虧,認為吃虧就是向別人低頭,等於讓自己低人一等。所以,經常會以“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古訓來激勵自己。但是,在這裏,我們卻要說,“好漢要吃眼前虧”,因為很多時候,吃虧是“福”,而不是“負”,適當地吃些虧,我們才能保持原有的實力,才可以厚積薄發,甚至去先發製人。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當一個人缺乏實力時,依然不懂得“吃虧是福”的道理,依然逞強好勝,那一定會遭受打擊和侮辱。但是,如果他能夠適度地“低下頭”“彎下腰”,先吃眼前虧。那麼,才有機會贏得最終的成功!

所以說,“凡事能忍則忍”,“忍”過之後就可以見到雨後美麗的彩虹,這也是眾多成大事者成功的重要原因。

張雨生來自農村,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從小父母就教育他,“吃虧是福”的道理。

在很多人的眼中,張雨生是一個天生的窩囊廢,是不可能什麼大的成就的。但是,就是這個人們眼中的“窩囊廢”,在十年後創造了讓眾人難以置信的成績,而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都得益於張雨生“善於吃虧”。

大學剛剛畢業的時候,張雨生因為自己沒有多少積蓄,於是將自己創業的想法擱置起來,踏上了漫長的打工之路。

起初的時候他在一家酒店找了一份工作,應聘的時候說的是負責對外聯絡的工作。但是,誰也想不到,當他開始上班後,才知道老板讓自己做的是一個服務生應該做的工作。不過想想自己的家境,想想自己的夢想,張雨生認為現在隻有把服務生這種基礎的工作做好了,才有可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於是,他選擇了忍耐。

因為張雨生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得到領導的賞識,最終做了高管的位置。幾年後,張雨生得到了一定的鍛煉,開了一家公司,完成了夢想。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有時候吃眼前虧是為了不吃更大的虧,這是一個眼光長遠、心胸寬闊的人的一貫做法,也是他們成大事的重要砝碼。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這一刻吃虧代表著自己的退縮,會引來別人另類的眼光,讓別人瞧不起,自己吃虧就證明自己已經“輸了”。殊不知,那些表麵看似威武,心氣衝天的人其實是一個不理智的人。因為他們不懂得吃虧是福,也就不懂得忍讓,而最終的顯露鋒芒,等待他們的也必定是挫折或失敗。所以,在生活中,當我們因為吃虧而心生怨恨或煩惱時,一定要及時改變想法,將吃虧當作一種機會,將它看成是一種快樂的事情。這樣,你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我們很小時候,大人們曾告訴我們要懂得計較得失,不能吃虧,吃了虧就會被形容為“傻”、“笨”。其實則不然,吃虧並非是一種軟弱的表現,是一種包容的氣度,一種福氣,一種以退為進的處事方略。所以,當我們吃了虧,一定不要再期待得到回饋,擁有這種心態,就能夠永久地保持快樂的心態,那麼,你離成功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