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體態語言,洞察對方真實意圖(1 / 1)

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的表情、手勢等肢體動作有較為敏銳細致的觀察,是掌握對方意圖的先決條件。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管理培訓大師曾仕強說:中國話不是用聽的,要用看的,因而“不要專門聽他的話”,而要懂得兼顧“看他怎麼說”。這幾句話很有哲理,一方麵,與口頭語言相比,體態語言所傳達的信息要多很多;另一方麵,體態語言往往比口頭語言更真實。

體態語言是人際交往中一種傳情達意的方式。在交際中常見的體態語言主要有:情態語言、身勢語言、空間語言。情態語言,是指人臉上各部位動作構成的表情語言,如目光語言、微笑語言等。表情是內心活動的寫照,如果憑麵部表情來推測和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大致上是有相當的準確性的。

心理學家認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常見的瞳孔語言為:在表示反感和仇恨時,瞳孔縮小,還露出刺人的目光;相反,睜大眼睛則表示具有同情心和懷有極大的興趣,還表明讚同和好感。目光中除了能看出上級與下級、權力與依賴的關係外,還能揭示出更多的東西。

狄德羅在他的《繪畫論》一書中說過:“一個人心靈的每一個活動都表現在他的臉上,刻畫得很清晰、很明顯。”如下這些“臉語”是比較容易讀懂的:蹙眉皺額表示關懷、專注、不滿、憤怒或受到挫折等情緒;雙眉上揚、雙目張大,可能是表現驚奇、驚訝的神情;瞳孔縮小,表示反感和仇恨,睜大眼睛表示具有同情心和懷有極大的興趣,還表明讚同和好感;皺鼻,一般表示不高興、遇到麻煩、不滿等。嘴的閉合也會泄露真情,在“哈哈”大笑時,意味著放鬆和大膽;“嘻嘻”的嗤笑,是幸災樂禍的表現;而“嘿嘿”笑時,則意味著譏諷、陰險或者蔑視。

的確,看他說什麼,比聽他說什麼更重要。如果一個人的嘴巴講一種意思,而表情則講另一種,我們應當相信他的表情所講的。

春秋時期,梁惠王雄心勃勃,廣招天下人才,以圖大業。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薦淳於髡,於是,梁惠王接連召見了他兩次,每一次都屏退左右與他傾心密談。但這兩次淖於髡都沉默不語,弄得梁惠王很難堪。事後梁惠王責問推薦人:“你說淳於髡有管仲、晏嬰的才能,我看名不副實呀!要不就是我在他眼裏是一個不足與言的人?”

推薦人用梁惠王的這番話問淳於髡,他笑笑回答道:“確實如此,我也很想與梁惠王傾心交談。但第一次,梁惠王臉上有驅馳之色,想著驅馳奔跑一類的娛樂之事,所以我就沒說話。第二次,我見他臉上有享樂之色,是想著聲色一類的娛樂之事,所以我也就沒有說話。”

那人將此話告訴梁惠王,梁惠王一回憶,果然如淳於髡所言。他也非常歎服淳於髡的識人之才。

根據相關研究,一個人向外界傳達完整的信息,單純的語言成分隻占7%,而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語言的體態來傳達。同時因為肢體語言通常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它也很少具有欺騙性,所以想了解他人的心理狀況時,肢體動作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工具。

很多時候,肢體動作會在不經意間表露出一個人的心理。如今,大家都知道通過觀察麵部表情來了解對方的心理,但卻很少注意到“手腳動作”的作用,在很多時候,“手腳動作”也會在不經意間表露出一個人的心理。

心理學家認為,手勢、表情豐富的人,是容易衝動、特重感情的人;但如果某人手勢做得太誇張,那麼他就是個敏於對外界作出反應、容易受別人的影響、很苛刻的人。談話時,如果對方雙手交叉地抱在胸前,又蹺起二郎腿,說明此人內心緊張和不願坦露心跡。如果在談判場合看到這種姿勢,則說明對方對你缺乏信任,在這種場合隻有表示坦誠和信任的手勢能幫助你。你不妨手掌朝上地攤開雙手,意思是說:“我不會對你有壞心眼。”在談話的時候你還可以把一隻或一雙手都伸向對方,這多少可以消除他的警惕心理。

在人際交往中,體態語言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了解這一點,不僅能夠使自己的表達方式更豐富,而且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別人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