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求完美,往往會得不償失(1 / 1)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容易一味追求完美,他們的初衷總是美好的,但是,如果不切實際地一味追求下去,最終往往隻會自討苦吃。適度追求完美無可厚非,但過度的完美主義卻會弄巧成拙,讓人焦慮沮喪而又難有收獲。

心理學書籍指出,“完美主義是一種流行病”。完美主義者容易跟周圍的人過不去。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高蘭·沙哈認為,完美主義者通常先入為主地覺得自己比別人更能幹,因此對人際交往感到厭倦,對他人和社會容易挑剔、仇視甚至攻擊。

哈佛大學的畢業生柯維致力於心理學的研究,他曾接待過一位18歲的名叫盧安的高中生。盧安是個標準的全優生,踏進校門以來就一直如此。他每天花大量的時間拚命讀書、學習,因而沒有時間過自己的生活。盧安長到這麼大還從未同女孩子拉過手,更別說約會了。他養成了一種神經性抽搐的習慣,每當別人談及他性格的這一方麵,他的麵部就會抽搐。盧安一心想做一個最優秀的學生,並因此而忽略了個人生活。盡管他是個出類拔萃的優等生,但他卻缺乏內心的安寧,而且實際上非常不幸福。在就診之後,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一年之後,他基本上克服了完美主義傾向。

許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完美的人生。這種美好的願望本來無可厚非,但是這樣的一種心態往往會事與願違。過分苛求完美,就會更多地關注到自己離完美的差距、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對自己的評判就容易失去全麵性而變得不客觀,容易忽略自己的諸多優點。所以,我們不要讓完美主義妨礙自己,應試著將“力求完美”改成“盡力做好”。

人們追求完美的心態似乎無止境,然而,人生卻總是有缺憾的。阿拉伯人說得形象:“世上沒有不生雜草的花園。”說到底,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完美的,也不可能擁有一切,在無法改變的時候,就應該用心去包容。下麵是英國大作家蕭伯納寫給年輕人的一封信,相信你讀過之後,一定會受到啟發。

你的來信收到了,你在信中說有三個小夥子在追求你,可能有一個將來能成為你的丈夫,也可能這三個人你都不選擇。你在信中說你希望將來的愛人更優秀更出色,這是情理之中的。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也往往有非常明顯的缺點,那是由一個人的學曆、經曆、閱曆所決定的。那種隻有優點沒有缺點的人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留心一下,我們周圍那些大齡未婚女子大多是優秀的女人。她們中隻有很少一部分是真正想獨身的,而大多數人隻是沒有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而不肯隨便嫁一個人罷了。她們在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苦苦地尋覓著白馬王子,可多年以後依然一無所獲。

其實,不是這個世上沒有好男子,而是這個世上沒有被重新組合起來而沒有任何缺點的男子。她們的悲劇不在於自己追求愛情與婚姻的完美,問題是,你追求的完美應該是世上存在的,現實生活中能尋找得到的……

蕭伯納這封簡短的信,讓我們知道了這樣一個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完美,那麼到頭來隻能是虛度年華。比較現實的做法是,找一個你認為比較適合自己的人與之相伴,盡管他或她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

難道不是這樣嗎?戀愛時,挑了又挑,個頭、長相、學曆、家庭、財產……總幻想著能找個最完美的人,偏偏可能就在挑選和等待的時間裏耽誤了自己。結了婚,又開始新的一輪完美追求;生了孩子,將他以天才的標準打造,讓孩子從小學鋼琴、學繪畫、學外語……要上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名牌的大學,將來還要出國留學……但這一切可能都完美無缺地出現在孩子的麵前嗎?將弦繃緊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上,萬一出現的不是理想的結局,心理能承受得住嗎?多少人就是由於不知道及時而適當地調節自己的心態,心理在一瞬間輕易地崩潰了,一輩子就這樣在完美的誤導下非常不完美地毀滅了。

從完美主義夢中醒來吧。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但如果過分追求完美,往往會得不償失。完美主義是個漂亮的陷阱。追求完美能使你獲得巨大的成就感,虛榮心也得到了極大滿足,整日沾沾自喜;但也許會有一天,這個陷阱會悄無聲息地吞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