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病蟲害防治技術(2 / 2)

(5)炭疽病

①發病特點: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殘體內或潛伏在種子裏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通過雨水飛濺傳播蔓延,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該病主要發生在春、夏兩季高溫多雨時期,隨連陰雨日增多而擴展,低窪地、排水不良、植株生長衰弱發病重。

②症狀識別:主要危害葉、莖和莢。葉片染病,病斑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4毫米,邊緣深褐色,中間暗綠色或淺褐色,其上密生小黑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盤,病情嚴重的,病斑融合致葉片枯死。莖染病,病斑近梭形或橢圓形,中央淺褐色,邊緣暗褐色略凹陷。莢染病,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直徑2~5毫米,病斑中間淺綠色,邊緣暗綠色,亦密生黑色小粒點,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粉紅色粘質物,有別於褐斑病和褐紋病。

③防治措施:選用抗病品種;與非豆科作物輪作;及時清潔田園;測土配方施肥;注意排澇降濕。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5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每10千克水中加藥20克,隔7~10天1次,連防2~3次。

2.蟲害

(1)潛葉蠅 豌豆上發生的潛葉蠅主要有豌豆潛葉蠅和美洲斑潛蠅,其中美洲斑潛蠅原屬檢疫性害蟲,但自1993年在海南三亞首次發現,目前已分布全國20多個省(市、區)。

①危害特點:潛葉蠅以幼蟲潛入葉片表皮內,專門鑽食葉肉,在上下表皮間曲折穿行,留下彎彎曲曲、不規則的白色或灰白色隧道。危害嚴重時,葉片上布滿蛀道,整個葉片變白,越是下部葉片受害越重。葉片組織受到破壞,光合作用減弱,植株生長緩慢,嚴重影響產品品質和產量。卵散產,孵化後在葉內潛食危害,幼蟲共3齡。18~25℃是其發育適溫。

②形態特征:潛葉蠅又稱夾葉蟲。成蟲體型較小;幼蟲蛆狀,但稍扁平,初孵時半透明,後為黃色;蛹橢圓形,橙黃色。一般1蟲1道,當蟲道為針尖粗細時是1齡期,亦是其防治適期。

③防治措施:及時清潔田園;合理密植,增加田間通透性;與非寄主作物進行間套作。藥劑防治:當田間某葉蟲量達5頭時,應及時進行防治,將蟲害控製在點片發生階段。可選用40%綠菜寶乳油,每10千克水中加藥8~10毫升。

(2)蚜蟲 見蠶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3)地下害蟲 見毛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4)小菜蛾

①發生特點:常見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但在秋季大發生年,亦可危害豌豆。卵散產於葉背,初孵幼蟲潛葉取食,2齡後葉背危害僅留下表皮,俗稱“開天窗”,一般不轉株危害。幼蟲受驚後即倒爬行、扭動或吐絲下垂。發育適溫為20~26℃,空氣相對濕度對其影響不大。

②形態特征:成蟲體長6~7毫米,翅展12~25毫米,前翅中央有1條三度曲折波狀紋,停息時兩翅覆蓋於體背呈屋脊狀。卵橢圓形,稍扁平,初孵幼蟲深褐色,後轉為綠色,紡錘形,俗稱“兩頭尖”。蛹紡錘形,外披灰白色絲質薄繭,可見蛹體。

③防治措施:及時清潔田園,減少成蟲產卵場所和幼蟲食料;合理安排茬口,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藥劑防治:

在1~2齡幼蟲盛期噴藥防治,可選用5%卡死克乳油或10%除盡懸浮劑,每10千克水中分別加藥液10毫升、5毫升。在防治過程中,忌單一藥劑常年連用,應經常交替輪換和合理混配,並堅持綜合治理原則,積極推廣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

(5)蝸牛 見毛豆病蟲害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