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難以理清的產品和運營(2 / 3)

產品設計:基於產品定義和產品調研的基礎,將產品原型與邏輯機構梳理出來,交給研發人員開發。

首先應該是先有一份業務流程圖,將整體的業務框架描繪出來。如一個電商業務,核心的流程一定是商品的上架、商品的銷售、商品的配送和售後。先將業務流程圖中的主幹都畫出來,然後再將各個分支補上。將所有的流程圖理順後,可以和研發運營人員做個大概的溝通,看看是否有需要調整和補充的地方。內部確認沒問題後,就可以開始寫產品需求文檔了。產品需求文檔必須將基礎功能、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都描述清楚,還必須注意除了前端給用戶看的各種模塊的需求描述外,還需要有後端的後台需求描述及埋點等數據的需求描述。在撰寫需求文檔的同時,需要將產品原型一起補上,裏麵的基本界麵構成和交互,都應該由產品人員來設計完成。這些都完成後,你就可以拉上研發、測試、運營、設計等團隊成員一起來討論需求,確認工期了。

產品驗收:產品在研發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需要產品來確認,產品人員必須保證產品在推向用戶時,是按照預期的方式來實現的。

產品在確認需求後,就進入了研發階段,這個過程中產品人員和研發人員和測試人員不斷溝通,一些在需求階段沒有考慮周全的問題或技術不好實現的問題,都需要產品人員在此時挺身而出拿定主意。同時,要實時跟進產品進度,產品上線前一般都要經過程序員自測、功能測試、性能測試、兼容測試、後台測試、壓力測試和回歸測試等。產品人員需要事先和測試人員溝通,確定測試用例,確保用例能包含產品需求文檔裏的所有需求。

產品上線:產品推向市場後,配合運營找到種子用戶,根據用戶反饋及時調整產品。

產品上線後,應該也是產品人員最緊張的時候,“自己的孩子”是否得到了用戶的認同,是否能打響產品的“第一炮”。這時,產品人員需要和運營人員一起配合,通過活動或推廣,盡快找到產品的第一批用戶,建立用戶溝通群等。關注用戶的數據行為和反饋情況,為後麵的產品計劃做準備。經過一段時間的打磨和完善後,產品進入成熟穩定期,還需要設計產品的商業化方向;一定記得盡量使商業化顯露於無形中,即用戶在使用產品時不知不覺地就體驗到了商業化的模塊。

筆者想到了產品“教父”張小龍說過的一句話:“好的產品是用完即走的。”筆者覺得這句話一定是需要分析並理解的。用戶使用普通的工具型產品就是為了能實現某種目的,“用完即走”說明產品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並且用戶每次用這類功能時都能想到你的產品。其他一些需要更多發展的產品,“用完即走”就不合適了,如微信,大家平時都在用,會用完即走嗎?很多人會在空閑時打開微信刷刷朋友圈,看看動態,現在還加入了“看一看”“搜一搜”等,其實也說明了這一點:產品到某個階段後,可能沒辦法一直那麼“純粹”下去。產品發展突破工具這個門檻時,就需要用更合理的方式留住用戶,增加用戶的使用時長和黏度,才會有更可觀的商業價值,如圖8-8所示。

圖8-8 好的產品是用完即走的

其實,做產品,本質是一樣的:找到對的需求,將需求以產品的形式實現,使用戶體驗與公司戰略相平衡。而這一切除了學習外,還需要在大量的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與改進。很多人說,好的產品是走出來的,其實好的產品經理也是走出來的。隨著互聯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品經理的門檻會變得越來越高,產品經理需要有自己的特點去區別於其他產品人員,如果你無法做出廣度,那就做出深度,專注一個方向。

在任何產品工作中,產品人員的職責都是通過產品給用戶解決問題,並創造價值,這價值包括給用戶創造的價值和給產品創造的價值。 8. 3.2 既做過產品也做過運營的過來人告訴你產品和運營的差別

作為一個“老互聯網人”,筆者做了多年運營後,又開始做起了產品,對運營和產品有很深的體會。